园区如何脱颖而出?做好这七件事!

「想你当家不当家,及至当家乱如麻。早起开门七件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」
这是古代戏曲里的《当家诗》,意思是凡成家立户的当家人,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和这七件事打交道,少了一件都不行。
看来,对园区来说,「开门」也有七件事:资金、土地、商业模式、招商、运营、创新、圈层,这七件事该怎么交圈,怎样掌握合理节奏、使每个环节顺畅连接,同时又呈现最好的经营成果,这才是园区人要着重思考的。
柴——资金
我们都知道,有柴有火,才能有温饱。
行业里有句老话:「地产以资本为王,产业以金融为先」。在产业地产行业,资金就是烧火的柴,没有钱,一切都无从谈起。综合了地产开发和产业运营的产业地产不仅资金需求量巨大,而且占用时间非常长,对开发商的募资能力和现金流的持久力要求极高。因此,一般的中小开发商很难以自身资产进行开发,必须大量筹措外部资金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拓宽融资渠道、降低融资成本便显得尤为重要。
目前,产业地产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仍然是银行贷款,一些银行甚至专门推出了园区开发贷、产城融合贷等低息信贷产品专项用于园区开发。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,银行的态度也比过去更为谨慎,一般的中小开发商很难获取贷款,即便获得资金,个人出资比例也相当高。而其他渠道包括上市集资,或者发行债券等等都是比较大的开发商才能玩转,并不具备普遍意义。所以,很多开发商要么自筹资金,要么去民间借贷(利息很高,一般多用于过桥业务或资金周转用)。
米——土地
土地在产业地产开发中处于基础性地位,是园区开发的物质载体。没有土地,再厉害的开发商也是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」。
从整个产业地产市场来看,经济下行抑制了市场需求,绝大多数城市的产业园都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开发商拿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谨慎。
过去几年,在地产红利的诱惑下,一大批产业地产玩家展开了广撒网式扩张,但无论是行业老兵、高校嫡系,还是跨界而来的开发商、科技企业,都在上面栽了大跟头。这些前辈用血的教训告诉我们两个事实,一、广撒网在产业地产行业是行不通的,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地域文化、政治生态,你在这里成功,不代表就可以复制到另一个城市。二、贵就是有贵的道理,珠三角、长三角民营企业发达、土地价值稀缺,空间需求旺盛,园区做得好总有人埋单;偏远的城市、地段,土地是便宜,但政府不会做亏本生意,你的信息又不对称,很容易陷入泥沼,把自己拖死。
当然,核心城市也有核心城市的一套玩法,由于土地稀缺,政府的条件越苛刻,要求也越来越升级,产业用地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物理载体,更不是价高者得,政府赋予其如「标准地出让」、弹性供给、先租后让、带方案挂牌、业绩对赌等附加条件,在这样全新游戏规则下,还想打着产业地产的旗号做房地产在大城市已经几乎不可能。
油——商业模式
想做出一盘好菜,必须要有油的调和。在产业地产中,资金和土地背后,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商业逻辑作为支撑,若仅仅纠结于做科技园还是工业园、写字楼还是厂房,而忽略了如何赚钱的本质,项目倒闭只是时间问题。
早年,产业地产的本质是产业勾兑、政策性低价拿地,开发商与政府合力做产业导入带来税收和人流,再享受经营出来的土地增值。但随着政策趋严以及政府要求提高,在三线以上城市,纯拿地开发已经很难走通。还有一些开发商走了另一个极端,抱着情怀的大腿,把建好的房子全部自持,通过租赁获取回报,不是说这种模式一定无法赚钱,但高额的资金成本和缓慢的去化速度,让这笔生意风险倍增。而近两年流行的「以轻带重,轻重结合」,看起来似乎是最合理的方向,但做起来同样难点不少,探路的轻资产项目怎么做?重资产切入的节奏怎么把控?商业模式怎么设计?政府关系如何打通?这些都是要去想清楚的事儿。
热门推荐
滨江开发区高标准重工厂房15米高5部15吨行车,大院子形象好
7887㎡ 17.85元/㎡/月
舵落口附近小面积100平仓空库层高6米25出
200㎡ 26.25元/㎡/月
新港高标精装厂房1.6万平,700平起租有喷淋,大货梯车直入
16400㎡ 33.00元/㎡/月
慈惠街中小企业城外围仓800平24出
800㎡ 25.20元/㎡/天
栖霞大道500平小独栋厂房,层高7米有行车,适合机加工仓储
500㎡ 29.40元/㎡/月
房源面积600平,层高3m位于时代总部基地E期
600㎡ 0.74元/㎡/天
东山工业园1000平16间宿舍办公库房可分租,大院子好停车
1000㎡ 25.20元/㎡/月
径河一楼装修带独立卫生间100平
100㎡ 31.50元/㎡/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