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园区,要有“片区思维”

做园区,要有“片区思维”

我们最近跟一个园区总经理在沟通产业、招商、定位的相关问题。

沟通中,我分享了一个观点,他觉得特别有启发——

做园区,应该要有片区思维。

很多人还在头痛如何运营好一个园区,但城市已经进入到片区竞争时代,而这显然一个更大挑战的运营难题。

园区 VS 片区

我们首先要明白,

为什么企业选择入驻你这个园区?

我自己也是企业经营者,我记得有位管理学家说过,企业经营最关键就是看两个指标:

「营收」、「成本」。

所以选址无非也围绕2个因素——成本更低;有更多的机会做大收入;

这两个诉求,在产业聚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实现,因为聚集会带来几大好处:

首先,企业们可以通过共享降低成本,可以共享基础设施,以及共享设备,共享供应链等。

第二,集群让招聘人才变得更加容易,人才一方面是成本,另外一方面也是收入。

更重要的是,当人们聚在一起时,他们就会自动相互学习,特别是「隐性知识」的学习:当显性知识大致相当时,隐性知识就是竞争的关键要素。

正是因为这些因素,很多企业特别看重「在圈内」,扎堆在一起。

能打造一个圈子,形成产业聚集的载体,是片区,而不是仅仅几百亩的园区。

片区的体量足够大:一个片区以「平方公里」计,规模十几万到百万人口。这样规模一方面产业链的集成,可以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聚集区,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和创新活力的激发;另外一方面,能够为片区内的生活配套(居住、商业、教育、医疗、娱乐)等提供相对稳定的需求,有营造活力的基础。

by 九州选址 1346 view